(新手媽媽日夜苦讀,勤作筆記,就是希望小孩出生後,不會手忙腳亂)
當小湯哥平安出生後,要怎麼教養他呢?
我想,這是很多新手爸媽的問題,我也不停的問自己,該怎麼做
讀書人的通病,就是有問題就找書,我也不例外
查了一堆資料,我知道育兒有二種方法
一種是親密育兒法
非常好理解,就是寶寶一哭就哄,跟寶寶同吃同睡,甚至隨時背在身上,睡覺也不分開
另一種,是所謂的百歲派
強調是寶寶住進來家裏,所以必須建立生活模式,照表操課
我問小胖想用哪一種
「當然是嚴格的那種!」小胖非常果決
這是很好的第一步,因為我們都有共識
為什麼不用親密育兒法呢?
我知道老一輩都會用這個方法,她們會不捨得孫子哭
但親眼見證過度親密的育兒,導致兒子無法離開母親,變成所謂的媽寶後
我完全不想採用這種方法
不是說用這個方法就會養出媽寶,只是我個人無法接受這種形影不離的親子關係
確認方法後,要怎麼執行呢?
當然是看書上怎麼寫
於是,第一胎照書養的生活馬上展開
不得不說,我是一個很叛逆的人
當老人家跟我說:「唉喲,就知道你們第一胎都是照書養。」
就會更激起我的鬥志:「我不但要照書養,還會更徹底執行鐵的紀律。」
小湯哥,歡迎來到新生兒訓練營及新手爸媽實驗室!
這本,應該就是百歲派的經典了
我非常認同書上的這句「是你們搬進去跟寶寶住,還是寶寶搬進去跟你們住?」
凡事都有先來後到,當然是後面來的要遵守我們的規矩
尤其是書裏說的:「今天你們不讓寶寶哭,明天就換寶寶讓你們哭。」
這麼精彩,當然是狠下心,讓寶寶哭,然後教他守規矩
任何經典都會有執行上的困難,於是,就有偉大的勇者告訴我們,他們遇到困難後如何克服
下面這兩本就是百歲派的延伸
是二位媽媽在執行過程中遇到困難,然後找到解決的方法
如果沒有時間兩本都看,一定要先看「喂,請問百歲醫師在家嗎?」這本
裏面用圖文的方法記錄她在實行上的困難跟後來的解決之道
非常值得參考
我非常認同她說的,關於育兒,一定要有「一致性」
所謂的一致性,就是爸爸、媽媽、爺爺、奶奶都用同樣的方法對這個小孩
不能爸爸媽媽嚴格,爺爺奶奶寵愛,這樣會造成小孩無所適從
「所以,這個問題就交給你解決了。」我把爺爺奶奶寵愛這點交給小胖去想辦法
這本是百歲醫師的延伸
對百歲醫師的建議有更明確的解釋
目錄頁
說真的,我看到第五章「和公婆或其他家人同住」,忍不住笑了
因為這正是許多人面臨的育兒困難點
往往爸媽訓練成功了,到公婆手中,因為不捨得孫子哭,然後就破功了,爸媽又得重新訓練
很詳細的內容,副食品的部分打算等小湯哥三個月之後再來研究
這本書是好同學推薦我看的
主要在強調要去傾聽嬰兒的哭泣聲,然後去瞭解你的孩子
尊重每個孩子的不同,找出適合的方法去養育他
但還是著重在規律的建立
目錄頁
我很認同這段話,要尊重自己的孩子,不過度把自己的想法加諸在孩子身上
(我真是認真的好學生,還劃重點)
如果認為百歲醫師的方法太一板一眼,我覺得可以參考崔西的方法
她是比較柔軟的百歲派
怎麼說呢?
她強調父母應該要建立一個E.A.S.Y模式
就是eating(吃飯)→activity(活動)→sleeping(睡覺)→you(媽媽自己的時間)
跟百歲醫生的建議不謀而合,但卻比較有彈性
因為她不強調一定要四小時循環一次,而是要看每個小孩的個性及需求
傾聽小孩的哭泣聲,決定一個規律,讓小孩跟從,預期小孩的需要
同時,父母也可以規劃自己的時間
「要給你的嬰兒他應有的尊重,同時,也不允許他接管整個家庭」
我非常認同這句話
有多少爺爺奶奶捨不得孫子哭,一哭就抱,一哭就餵
但小孩的哭泣聲有不同的需求,我們要學著去理解並分辨每一種哭泣聲的差異
滿足他的需求,但讓他知道地球不是繞著他轉的
崔西告訴我一件很重要的事「讓寶寶哭泣並不等於是壞心的父母」
我很擔心在執行的過程中,我會被老人家冠上「壞心媽媽」的罪名,然後有爭執
透過這本書我知道,我必須讓自己平靜下來,去傾聽小孩的哭泣
因為每個哭泣聲都有意義,都代表他不同的意見
他可能只是累了,並不是肚子餓
他也可能是想要人安撫,並不是尿布溼了
我要學著去尊重他的表達,而不是把我自己的想法強加在他的身上
下面兩本算是工具書,主要在說明要如何照顧新生兒
目錄頁
內容頁
安全座椅真的好重要
我們常常都以為:「反正只是10分鐘的車程而已,又不會怎麼樣。」
但往往都是這樣的心態造成不可挽回的意外
所以我一直跟小胖說,在小湯哥出生前,我們一定要先準備好,出院就要用了
我打算把這本當成隨時查閱的百科
目錄頁
內容頁
裏面有很實用的資訊
對我來說,可以補足我不夠的知識
也可以在問題發生時隨手拿來查詢,非常方便
自己生的小孩自己養,一直是我跟小胖的共識
也許未來會遇到很多困難,像是老一輩的指導等等
我知道小胖會站在我這邊
養育一個小孩不簡單,要用正確的方法跟心態去教育他,更是一件艱辛的工作
一開始,我真的沒有自信可以擔負這樣的責任
直到有人提醒我:「那妳願意把妳辛苦生的孩子交給別人養嗎?」
我不願意
「所以妳就要堅強起來,不要忘記,妳才是小孩的媽媽,妳有資格決定要怎麼照顧他。」
然後,我開始找方法
我們會好好擔負這個責任
直到小湯哥成年
未來的20年,我們三個人都要加油喔!